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6 | 下载0

何杰金氏病在我国于1934年由Bercoritz氏首先报告2例后,截至目前就手下文献统计共报告约60例,显示本病在我国并非十分罕见。我院自1952年12月至1956年10月经病理检查证实者共5例,其中例1为肉瘤型,确诊后虽经氮芥治疗,但终于在发病后第53日死亡。例2为肉芽肿型,发病后第八个月经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证实,曾经氮芥两疗程及深层X线放射治疗,虽有缓解,但亦于发病一年七个月后死亡。身后剖检在各处淋巴结及肝脾中均发现典型之何杰金氏病病理改变,此两例在临床上无特殊,故不详为报告。

作者:樊毓麟;徐淑琴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1958 年 06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6 | 下载:0
作者:
樊毓麟;徐淑琴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1958 年 06卷 6期
何杰金氏病在我国于1934年由Bercoritz氏首先报告2例后,截至目前就手下文献统计共报告约60例,显示本病在我国并非十分罕见。我院自1952年12月至1956年10月经病理检查证实者共5例,其中例1为肉瘤型,确诊后虽经氮芥治疗,但终于在发病后第53日死亡。例2为肉芽肿型,发病后第八个月经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证实,曾经氮芥两疗程及深层X线放射治疗,虽有缓解,但亦于发病一年七个月后死亡。身后剖检在各处淋巴结及肝脾中均发现典型之何杰金氏病病理改变,此两例在临床上无特殊,故不详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