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2 | 下载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清中,使红细胞破坏加速的一种溶血性疾患。早在本世纪初就有法国学者叙述过此种疾患具有红细胞自身凝集的特点,因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不同,称为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但当时未受到学术界公认,直到1938年Dameshek和Schwartz二氏用动物实验证明了,注射抗红细胞血清可以产生溶血性贫血,以及从部分患者血清中找到红细胞抗体之后,本病才受到更多人的注意。近廿年来国外有关本病的报告累见不鲜,并对其临床、血液学和免疫学表现已有丰富的认识,关于治疗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国内侯氏及陈氏等曾有一些临床及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氏试验)的报告。本文将我所自1958年至1963年4月收治的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些临床资料(表1,2)和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天楹;宋增璇;韩敬淑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1963 年 11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2 | 下载:8
作者:
杨天楹;宋增璇;韩敬淑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1963 年 11卷 8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清中,使红细胞破坏加速的一种溶血性疾患。早在本世纪初就有法国学者叙述过此种疾患具有红细胞自身凝集的特点,因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不同,称为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但当时未受到学术界公认,直到1938年Dameshek和Schwartz二氏用动物实验证明了,注射抗红细胞血清可以产生溶血性贫血,以及从部分患者血清中找到红细胞抗体之后,本病才受到更多人的注意。近廿年来国外有关本病的报告累见不鲜,并对其临床、血液学和免疫学表现已有丰富的认识,关于治疗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国内侯氏及陈氏等曾有一些临床及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氏试验)的报告。本文将我所自1958年至1963年4月收治的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些临床资料(表1,2)和临床体会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