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6 | 下载65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8分,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生命监护、止血、激素以及局部亚低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肌内注射纳洛酮(0.01 ~0.02 mg/kg,若给药后无反应,3 ~5 min后重复1次,直至患者苏醒),后续给予纳洛酮2 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时间为45~9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治疗第1、4、7、10、13天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7 500 IU/次,持续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转为清醒的时间、治疗有效率、白细胞介素(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梗死面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12.8±7.9)分比(9.7±5.5)、(5.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转为清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1±1.4)d比(5.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 (28/40)比60.0% (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5.6±1.2) mmol

作者:张欣;赵子平;郑俊青

来源:中国医药 2015 年 1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6 | 下载:65
作者:
张欣;赵子平;郑俊青
来源:
中国医药 2015 年 10卷 3期
标签:
颅脑损伤 昏迷 红细胞生成素,重组 纳洛酮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a Erythropoietin,recombinant Naloxone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8分,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生命监护、止血、激素以及局部亚低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肌内注射纳洛酮(0.01 ~0.02 mg/kg,若给药后无反应,3 ~5 min后重复1次,直至患者苏醒),后续给予纳洛酮2 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时间为45~9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治疗第1、4、7、10、13天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7 500 IU/次,持续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转为清醒的时间、治疗有效率、白细胞介素(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梗死面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12.8±7.9)分比(9.7±5.5)、(5.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转为清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1±1.4)d比(5.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 (28/40)比60.0% (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5.6±1.2) m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