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116

目的 了解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MEM)患者黄斑区结构与功能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经我院收治并确诊的85例单眼IME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患眼(85眼)作为观察组,正常眼(85眼)作为对照组.对比术前常规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结果,分析两组黄斑区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IMEM黄斑区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55±0.17,均<1.0,对照组BCVA为0.92±0.14,观察组BCVA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CVA <0.1眼数比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9,x2=124.46,均P<0.05).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CRT) (322.1±54.3)μm,对照组CRT(210.3 ±47.5)μm,观察组CR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9,P<0.05).观察组N1、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分别为(36.7±19.7)和(95.2±24.0) nV/deg2,低于对照组的(42.9±16.3)和(134.8±20.1)nV/deg2,观察组N1、P1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2.0±4.1)和(39.5 ±4.7)ms,高于对照组的(18.7±3.0)和(38.0±3.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11.66、5.99和2.43,均P<0.05).观察组CRT与黄斑中心N1、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0.35、0.06和-0.04

作者:祖媛媛;刘铁城

来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 年 14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116
作者:
祖媛媛;刘铁城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 年 14卷 5期
标签:
黄斑变性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视网膜电描记术 Macular degeneration Tomography,optical coherence Electroretinography
目的 了解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MEM)患者黄斑区结构与功能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经我院收治并确诊的85例单眼IME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患眼(85眼)作为观察组,正常眼(85眼)作为对照组.对比术前常规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结果,分析两组黄斑区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IMEM黄斑区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55±0.17,均<1.0,对照组BCVA为0.92±0.14,观察组BCVA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CVA <0.1眼数比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9,x2=124.46,均P<0.05).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CRT) (322.1±54.3)μm,对照组CRT(210.3 ±47.5)μm,观察组CR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9,P<0.05).观察组N1、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分别为(36.7±19.7)和(95.2±24.0) nV/deg2,低于对照组的(42.9±16.3)和(134.8±20.1)nV/deg2,观察组N1、P1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2.0±4.1)和(39.5 ±4.7)ms,高于对照组的(18.7±3.0)和(38.0±3.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11.66、5.99和2.43,均P<0.05).观察组CRT与黄斑中心N1、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0.35、0.06和-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