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51 | 下载572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sICAD)与自发性椎动脉夹层(sVAD)较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连续收治的sICAD及sVAD患者88例,行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T1-F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并分别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sICAD及sVAD的敏感度.结果 共纳入患者8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45.7±11.9)岁.共99处动脉夹层病变,sICAD 45例,sVAD 52例,大脑中动脉夹层2例.CTA、DSA、磁共振T1-FS诊断sICAD的敏感度分别为97.5%(39/40)、90.0% (36/40)和69.6%(16/23),而对sVAD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9.8% (44/49)、84.6% (44/52)和100.0%(27/27).结论 不同检查方法对sICAD与sVAD诊断价值各异.CTA和磁共振T1-FS分别对诊断sICAD及sVAD具有较高敏感度,而DSA虽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却因对血管壁情况显示存在缺陷,亦有漏诊可能,结合CTA和磁共振T1-FS将有望提高诊断敏感度.

作者:朱珠;葛亮;韩翔;沈筠筠;汤伟军;张晓龙;董强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年 47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51 | 下载:572
作者:
朱珠;葛亮;韩翔;沈筠筠;汤伟军;张晓龙;董强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年 47卷 10期
标签:
颈内动脉破裂 椎动脉破裂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arotid artery,internal,dissection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sICAD)与自发性椎动脉夹层(sVAD)较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连续收治的sICAD及sVAD患者88例,行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T1-F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并分别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sICAD及sVAD的敏感度.结果 共纳入患者8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45.7±11.9)岁.共99处动脉夹层病变,sICAD 45例,sVAD 52例,大脑中动脉夹层2例.CTA、DSA、磁共振T1-FS诊断sICAD的敏感度分别为97.5%(39/40)、90.0% (36/40)和69.6%(16/23),而对sVAD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9.8% (44/49)、84.6% (44/52)和100.0%(27/27).结论 不同检查方法对sICAD与sVAD诊断价值各异.CTA和磁共振T1-FS分别对诊断sICAD及sVAD具有较高敏感度,而DSA虽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却因对血管壁情况显示存在缺陷,亦有漏诊可能,结合CTA和磁共振T1-FS将有望提高诊断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