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6 | 下载8

目的 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部生物电阻抗断层(EIT)成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枕大池单次注血模型模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EIT成像系统进行连续动态监护,得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EIT成像的动态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模型8例,EIT监护图像变化显示注血早期颅脑前部阻抗降低明显,后部电阻抗轻度降低;注射结束后全脑电阻抗逐渐升高,颅脑后部增高明显.结论 脑EIT成像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电阻抗变化具有敏感性,并对出血部位有一定的定位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连峰;徐灿华;赵振伟;王樑;史学涛;游宇;李维新;董秀珍;高国栋

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 年 7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6 | 下载:8
作者:
李连峰;徐灿华;赵振伟;王樑;史学涛;游宇;李维新;董秀珍;高国栋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 年 7卷 3期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电阻抗成像 生物电阻抗 动物模型 监护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imal model Imaging monitoring
目的 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部生物电阻抗断层(EIT)成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枕大池单次注血模型模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EIT成像系统进行连续动态监护,得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EIT成像的动态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模型8例,EIT监护图像变化显示注血早期颅脑前部阻抗降低明显,后部电阻抗轻度降低;注射结束后全脑电阻抗逐渐升高,颅脑后部增高明显.结论 脑EIT成像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电阻抗变化具有敏感性,并对出血部位有一定的定位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