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34 | 下载205

目的 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住院患者279例,首先对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行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再将资料分为颈动脉有无斑块两组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及单因素分析,进一步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最后比较危险因素亚组间斑块积分和指数的大小. 结果 颈总动脉的IMT受年龄(age)、收缩压(SBP)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影响(Betaage=0.242,Page=000;BetaSBP=0.152,PSBP=0.013;BetaLDL=0.115,PLDL =0.048),但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及SBP影响(Orage=1.087,Paeg=0.000;ORSBP=1.036,PSBP=0.000).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X2=58.379,P=0.000),高血压病组高于非高血压病组(X2=18.206,P=0.000);颈动脉斑块的积分及指数的比较: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F=69.353,P=0.000;F=64.826,P=0.000),高血压病组高于非高血压病组(F=4.866,P=0.028;F=6.927,P=0.009).结论 年龄及SBP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LDL是相对次要危险因素.

作者:田作军;刘磊;董亚贤;李少明;邵明

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 年 7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34 | 下载:205
作者:
田作军;刘磊;董亚贤;李少明;邵明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 年 7卷 11期
标签: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年龄 收缩压 Carotid plaque Risk factor 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目的 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住院患者279例,首先对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行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再将资料分为颈动脉有无斑块两组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及单因素分析,进一步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最后比较危险因素亚组间斑块积分和指数的大小. 结果 颈总动脉的IMT受年龄(age)、收缩压(SBP)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影响(Betaage=0.242,Page=000;BetaSBP=0.152,PSBP=0.013;BetaLDL=0.115,PLDL =0.048),但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及SBP影响(Orage=1.087,Paeg=0.000;ORSBP=1.036,PSBP=0.000).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X2=58.379,P=0.000),高血压病组高于非高血压病组(X2=18.206,P=0.000);颈动脉斑块的积分及指数的比较: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F=69.353,P=0.000;F=64.826,P=0.000),高血压病组高于非高血压病组(F=4.866,P=0.028;F=6.927,P=0.009).结论 年龄及SBP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LDL是相对次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