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5 | 下载74

目的 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后颅内感染率、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测量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396例,对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脑脊液漏、术中是否存在鞍隔破损、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出现脑脊液漏、术后有无留置引流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应用激素等因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9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19例,感染率为4.7%;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均<0.05).对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激素治疗及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仍与颅内感染明显相关,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以及激素治疗均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和及时修补、加强留置引流管护理、严格掌握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以及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能会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冰

来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7 年 11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5 | 下载:74
作者:
李冰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7 年 11卷 4期
标签:
垂体腺瘤切除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Pituitary adenoma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strategies
目的 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后颅内感染率、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测量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396例,对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脑脊液漏、术中是否存在鞍隔破损、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出现脑脊液漏、术后有无留置引流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应用激素等因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9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19例,感染率为4.7%;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均<0.05).对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激素治疗及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仍与颅内感染明显相关,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以及激素治疗均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和及时修补、加强留置引流管护理、严格掌握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以及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能会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