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2 | 下载88

目的 建立渐进性颅内加压脑死亡模型,观察撤除抢救措施后脑死亡至心脏死亡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方法 将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A组)、脑死亡4h组(B1组)及脑死亡8h组(B2组),每组5只.A组维持麻醉8h,开颅置入10号Foley球囊导管后不加压,B1、B2组加压复制脑死亡后分别维持4、8h,监测脑死亡建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变化及撤除抢救措施后MAP、HR值变化,记录停止抢救至心脏死亡时间.结果 脑死亡组颅内加压后,平均动脉压明显上升(P<0.01);脑死亡组在停止抢救后0.5、3.0、6.0 min时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抢救后,4h组心脏存活(16.20 ±5.80) min,8h组心脏存活(15.20±3.1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颅内加压诱导脑死亡后,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能较长时间维持脑死亡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脑死亡后,心脏功能未随时间的延长而衰退.停止抢救后,MAP、HR呈渐进性下降.

作者:范晓礼;叶啟发;钟自彪;张远;乔兵兵;赵杰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 年 30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2 | 下载:88
作者:
范晓礼;叶啟发;钟自彪;张远;乔兵兵;赵杰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 年 30卷 9期
标签:
无心跳脑死亡 模型,动物 None heart-beating brain death Model,Animal
目的 建立渐进性颅内加压脑死亡模型,观察撤除抢救措施后脑死亡至心脏死亡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方法 将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A组)、脑死亡4h组(B1组)及脑死亡8h组(B2组),每组5只.A组维持麻醉8h,开颅置入10号Foley球囊导管后不加压,B1、B2组加压复制脑死亡后分别维持4、8h,监测脑死亡建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变化及撤除抢救措施后MAP、HR值变化,记录停止抢救至心脏死亡时间.结果 脑死亡组颅内加压后,平均动脉压明显上升(P<0.01);脑死亡组在停止抢救后0.5、3.0、6.0 min时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抢救后,4h组心脏存活(16.20 ±5.80) min,8h组心脏存活(15.20±3.1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颅内加压诱导脑死亡后,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能较长时间维持脑死亡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脑死亡后,心脏功能未随时间的延长而衰退.停止抢救后,MAP、HR呈渐进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