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96

目的 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血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分离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和激光共聚焦鉴定EPCs,噻唑蓝(MTT)、三维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早晚期EPCs的特性;透射电镜观察晚期EPCs向内皮细胞转化的特征.结果 EPCs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表达为阳性;晚期EPCs在2周后仍然保持很强的增殖力,达到1×1011/L,能形成网状连接的管腔样结构.白细胞分化抗原133 (CD133)在早期EPCs的表达量高达(88.7±2.4)%,在晚期EPCs逐渐降低到(46.4±3.6)%;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量由(55.3±2.5)%上升到(81.1±1.6)%;早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晚期EPCs可见到内皮细胞特征性细胞器:Weible-Palade (W-P)小体.结论 骨髓中存在不同特质的早期EPCs和晚期EPCs,具有一些相同的表型但也存在差异,晚期EPCs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诱导血管新生的候选细胞.

作者: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孟庆友;雷锋锐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 年 30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96
作者:
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孟庆友;雷锋锐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 年 30卷 11期
标签:
骨髓 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ndothelial cells Angiogenesis
目的 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血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分离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和激光共聚焦鉴定EPCs,噻唑蓝(MTT)、三维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早晚期EPCs的特性;透射电镜观察晚期EPCs向内皮细胞转化的特征.结果 EPCs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表达为阳性;晚期EPCs在2周后仍然保持很强的增殖力,达到1×1011/L,能形成网状连接的管腔样结构.白细胞分化抗原133 (CD133)在早期EPCs的表达量高达(88.7±2.4)%,在晚期EPCs逐渐降低到(46.4±3.6)%;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量由(55.3±2.5)%上升到(81.1±1.6)%;早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晚期EPCs可见到内皮细胞特征性细胞器:Weible-Palade (W-P)小体.结论 骨髓中存在不同特质的早期EPCs和晚期EPCs,具有一些相同的表型但也存在差异,晚期EPCs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诱导血管新生的候选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