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6 | 下载184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0例主动脉弓部病变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4 ~71岁,平均年龄(54±14)岁.原发病包括主动脉夹层8例,胸主动脉瘤2例.行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7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同期(5例)或二期[5例,平均间隔(7±4)d]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修复主动脉弓病变.结果 全部手术取得技术成功.术后30 d死亡3例,1例死于脑干梗死,1例死于循环衰竭,1例死于主动脉气管瘘.术后发生Ⅱ型内漏1例.随访1 ~ 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四分位数间距14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其后每年复查CT,随访期间7例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除1例Ⅱ型内漏继续存在外,其余支架均无移位和内漏.结论 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可用于治疗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主动脉置换的主动脉弓部疾病高危患者.

作者:王冕;常光其;王深明;殷恒讳;姚陈;王劲松;李松奇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2015 年 5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6 | 下载:184
作者:
王冕;常光其;王深明;殷恒讳;姚陈;王劲松;李松奇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2015 年 53卷 2期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Aortic disease Angioplasty Stents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0例主动脉弓部病变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4 ~71岁,平均年龄(54±14)岁.原发病包括主动脉夹层8例,胸主动脉瘤2例.行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7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同期(5例)或二期[5例,平均间隔(7±4)d]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修复主动脉弓病变.结果 全部手术取得技术成功.术后30 d死亡3例,1例死于脑干梗死,1例死于循环衰竭,1例死于主动脉气管瘘.术后发生Ⅱ型内漏1例.随访1 ~ 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四分位数间距14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其后每年复查CT,随访期间7例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除1例Ⅱ型内漏继续存在外,其余支架均无移位和内漏.结论 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可用于治疗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主动脉置换的主动脉弓部疾病高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