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8 | 下载303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科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76例403处LST病变,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并进行形态分型.其中143例160处病变行内镜下治疗,行内镜下治疗的病变均在内镜下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切除的病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403处LST的病变部位以直肠为主,共168处(41.69%);直径10~<20 mm的病变最多,共150处(37.22%);形态分型以结节混合型为主,共203处(50.37%);病理以低级别瘤变为主,达65.51%(264/403).随着LST病变直径的增加,其恶性潜能也随之上升(P<0.05).非颗粒型比颗粒型的病变恶性潜能更高(P<0.05).376例403处病变中128例145处病变择期行ESD治疗,术中发生出血12例,无延迟出血、肠穿孔发生.行内镜治疗的160处LST中腺管开口为Ⅳ型的最多,达70.62%(113/160),腺管开口为Ⅴ型的LST的癌变率最高,达80.00%(8/10).随着LST腺管开口类型的升级,病理的恶性程度(P<0.05)及癌变的浸润程度(P>0.05)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行ESD治疗的128例患者中113例按期复查,其中2例复发.余未复发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大肠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ESD是治疗LST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作者:高千惠;孙明军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年 35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8 | 下载:303
作者:
高千惠;孙明军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年 35卷 9期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腺管开口类型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Colorectal neoplasms Endoscopy Pit pattern 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科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76例403处LST病变,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并进行形态分型.其中143例160处病变行内镜下治疗,行内镜下治疗的病变均在内镜下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切除的病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403处LST的病变部位以直肠为主,共168处(41.69%);直径10~<20 mm的病变最多,共150处(37.22%);形态分型以结节混合型为主,共203处(50.37%);病理以低级别瘤变为主,达65.51%(264/403).随着LST病变直径的增加,其恶性潜能也随之上升(P<0.05).非颗粒型比颗粒型的病变恶性潜能更高(P<0.05).376例403处病变中128例145处病变择期行ESD治疗,术中发生出血12例,无延迟出血、肠穿孔发生.行内镜治疗的160处LST中腺管开口为Ⅳ型的最多,达70.62%(113/160),腺管开口为Ⅴ型的LST的癌变率最高,达80.00%(8/10).随着LST腺管开口类型的升级,病理的恶性程度(P<0.05)及癌变的浸润程度(P>0.05)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行ESD治疗的128例患者中113例按期复查,其中2例复发.余未复发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大肠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ESD是治疗LST有效而安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