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1 | 下载36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斜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的变化及晕厥触发机制.方法倾斜试验采用平卧10 min和倾斜80°直立30 min.试验阳性标准为晕厥先兆伴收缩期血压<90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心率<60次/min.超声心动图于基础平卧,直立2 min和每隔3 min直至试验结束时连续记录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分数(SF)和心排出量(CO).同时测量儿茶酚胺血浆浓度.Ⅰ组为正常自愿者且倾斜试验阴性者8例,Ⅱ组为原因不明晕厥伴倾斜试验阴性者8例,Ⅲ组为原因不明晕厥伴倾斜试验阳性者16例.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以及基础状态下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内径、SF、CO和儿茶酚胺血浆浓度差别不明显.Ⅰ组和Ⅱ组完成了30 min直立试验,Ⅲ组出现阳性反应时间为(10±4)min.直立时各组发生的改变为(1)Ⅰ组和Ⅱ组虽心率明显增加,但血压稳定.Ⅲ组心率增快和血压逐渐下降,终止试验时心率由(110±22)次/min突然降至(82±16)次/min,平均动脉压由(78±14)mmHg降至(50±9)mm Hg,10例为血管抑制性晕厥,6例为混合性晕厥;(2)Ⅰ组和Ⅱ组左心室内径,CO和SF变化不显著;Ⅲ组LVEJDD由基础时(47±5)mm减至(36±6)mm,LVESD由(32±4)mm减至(22±5)mm;SF由(31±2)

作者:王珂;林治湖;Leonelli FM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 年 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1 | 下载:36
作者:
王珂;林治湖;Leonelli FM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 年 5卷 6期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倾斜试验 血流动力学 神经激素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斜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的变化及晕厥触发机制.方法倾斜试验采用平卧10 min和倾斜80°直立30 min.试验阳性标准为晕厥先兆伴收缩期血压<90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心率<60次/min.超声心动图于基础平卧,直立2 min和每隔3 min直至试验结束时连续记录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分数(SF)和心排出量(CO).同时测量儿茶酚胺血浆浓度.Ⅰ组为正常自愿者且倾斜试验阴性者8例,Ⅱ组为原因不明晕厥伴倾斜试验阴性者8例,Ⅲ组为原因不明晕厥伴倾斜试验阳性者16例.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以及基础状态下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内径、SF、CO和儿茶酚胺血浆浓度差别不明显.Ⅰ组和Ⅱ组完成了30 min直立试验,Ⅲ组出现阳性反应时间为(10±4)min.直立时各组发生的改变为(1)Ⅰ组和Ⅱ组虽心率明显增加,但血压稳定.Ⅲ组心率增快和血压逐渐下降,终止试验时心率由(110±22)次/min突然降至(82±16)次/min,平均动脉压由(78±14)mmHg降至(50±9)mm Hg,10例为血管抑制性晕厥,6例为混合性晕厥;(2)Ⅰ组和Ⅱ组左心室内径,CO和SF变化不显著;Ⅲ组LVEJDD由基础时(47±5)mm减至(36±6)mm,LVESD由(32±4)mm减至(22±5)mm;SF由(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