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8 | 下载290

目的 了解无导线起搏器在国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自2015年2月至3月在阜外医院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电学参数(阻抗、阈值、感知)和不良事件,评估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性能.结果 共5例患者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所有患者均符合单腔起搏器的适应证.患者平均年龄(704±7.2)岁,男3例,女2例.平均手术时间(82.2±17.1) 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8.4± 3A) min.植入时电学参数:阻抗(692±213)Ω、感知(8.2±3.2)mV、阈值(0.60±0.19) V/0.24 ms;围术期内1例患者发生胸痛,考虑与植入时器械对心脏的机械刺激有关.其余患者无植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6.6±0.5)个月,随访期间电学参数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无导线起搏器操作简单便捷,微创、美观,在国内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为符合单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作者:李玉秋;陈柯萍;戴研;郑晓琳;郭晓刚;张澍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 年 2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8 | 下载:290
作者:
李玉秋;陈柯萍;戴研;郑晓琳;郭晓刚;张澍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 年 23卷 2期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安全性 有效性 Pacemaker,artificial Safety Efficacy
目的 了解无导线起搏器在国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自2015年2月至3月在阜外医院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电学参数(阻抗、阈值、感知)和不良事件,评估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性能.结果 共5例患者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所有患者均符合单腔起搏器的适应证.患者平均年龄(704±7.2)岁,男3例,女2例.平均手术时间(82.2±17.1) 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8.4± 3A) min.植入时电学参数:阻抗(692±213)Ω、感知(8.2±3.2)mV、阈值(0.60±0.19) V/0.24 ms;围术期内1例患者发生胸痛,考虑与植入时器械对心脏的机械刺激有关.其余患者无植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6.6±0.5)个月,随访期间电学参数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无导线起搏器操作简单便捷,微创、美观,在国内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为符合单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