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5 | 下载15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家庭监测系统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治疗发放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人群来自百多力家庭监测注册研究,入选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植入德国百多力公司带有家庭监测功能的ICD患者.每半年提取家庭监测随访数据1次,内容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心室颤动(室颤)发作情况,ICD识别和治疗情况.并由电生理专业医生评估ICD疗效,删除不适当识别和治疗事件.本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ICD发放治疗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ICD治疗事件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 720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在平均(56.4±18.4)个月随访期间,264例(36.7%)患者发生了ICD恰当治疗.二级预防(HR=1.493,95%CI 1.028~2.168.P=0.035),合并心房颤动(房颤,HR=1.856,95%CI 1.025~3.360,P=0.035),合并有晕厥(HR=1.756,95%CI 1.194~2.584,P=0.004)是ICD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随访期间共有150例(20.8%)患者死亡.ICD治疗事件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1.92,95%CI 1.30~2.84.P<0.001),其中发生过电除颤治疗事件的患者死亡风险增高2.64倍.结论 4成ICD患者术后曾经发生过恰当治疗.二级预防、合并房颤及晕厥是ICD患者术后发生恰当治疗

作者:陈若菡;陈柯萍;华伟;宿燕岗;徐伟;梁延春;李述峰;金炜;张澍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 年 23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5 | 下载:152
作者:
陈若菡;陈柯萍;华伟;宿燕岗;徐伟;梁延春;李述峰;金炜;张澍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 年 23卷 4期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危险因素 生存率 Defibrillators,implantable Risk factors Survival rate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家庭监测系统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治疗发放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人群来自百多力家庭监测注册研究,入选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植入德国百多力公司带有家庭监测功能的ICD患者.每半年提取家庭监测随访数据1次,内容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心室颤动(室颤)发作情况,ICD识别和治疗情况.并由电生理专业医生评估ICD疗效,删除不适当识别和治疗事件.本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ICD发放治疗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ICD治疗事件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 720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在平均(56.4±18.4)个月随访期间,264例(36.7%)患者发生了ICD恰当治疗.二级预防(HR=1.493,95%CI 1.028~2.168.P=0.035),合并心房颤动(房颤,HR=1.856,95%CI 1.025~3.360,P=0.035),合并有晕厥(HR=1.756,95%CI 1.194~2.584,P=0.004)是ICD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随访期间共有150例(20.8%)患者死亡.ICD治疗事件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1.92,95%CI 1.30~2.84.P<0.001),其中发生过电除颤治疗事件的患者死亡风险增高2.64倍.结论 4成ICD患者术后曾经发生过恰当治疗.二级预防、合并房颤及晕厥是ICD患者术后发生恰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