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7 | 下载20

目的研究正常心室肌复极离散度,提供正常参考值,并探讨维持正常心室肌电稳定的机制。方法对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左、右心室内膜多点单相动作电位(MAP)标测,测量各标测点窦性心律时的激动时间(AT)、动作电位时程(APD90)、复极时间(RT)、S1S1刺激时的APD(APDS1)、有效不应期(ERP)、ERP/APDS1及各指标的离散度。结果平均AT和APD90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在左、右室分别为 -0.91和-0.94,窦律时的ATd、APDd、RTd分别为(28±8) ms、(40±12) ms、(27±6) ms,均无性别差异(P>0.05),RTd明显小于APDd(P<0.01)。其中10例接受程序刺激,S1S1刺激(500 ms)时的APDS1d为(34±10) ms与窦律时的APDd(38±9) ms无明显差异(P>0.05),ERPd为(31±14) ms,ERP/APDS1为0.89±0.08,ERP/APDS1d为0.10±0.07。结论单相动作电位标测可较直接反映心室复极过程,正常心室肌存在复极离散度,同时也保持一定的电生理稳定性。

作者:尹德录;刘志华;宋建平;惠杰;王育林;刘明;蒋文平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年 29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7 | 下载:20
作者:
尹德录;刘志华;宋建平;惠杰;王育林;刘明;蒋文平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年 29卷 4期
标签:
动作电位 电生理学
目的研究正常心室肌复极离散度,提供正常参考值,并探讨维持正常心室肌电稳定的机制。方法对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左、右心室内膜多点单相动作电位(MAP)标测,测量各标测点窦性心律时的激动时间(AT)、动作电位时程(APD90)、复极时间(RT)、S1S1刺激时的APD(APDS1)、有效不应期(ERP)、ERP/APDS1及各指标的离散度。结果平均AT和APD90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在左、右室分别为 -0.91和-0.94,窦律时的ATd、APDd、RTd分别为(28±8) ms、(40±12) ms、(27±6) ms,均无性别差异(P>0.05),RTd明显小于APDd(P<0.01)。其中10例接受程序刺激,S1S1刺激(500 ms)时的APDS1d为(34±10) ms与窦律时的APDd(38±9) ms无明显差异(P>0.05),ERPd为(31±14) ms,ERP/APDS1为0.89±0.08,ERP/APDS1d为0.10±0.07。结论单相动作电位标测可较直接反映心室复极过程,正常心室肌存在复极离散度,同时也保持一定的电生理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