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0 | 下载0

目的:评价李氏导管应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李氏导管将患者分为李氏导管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CRT装置植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得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李氏导管是由李学斌医师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专利号:201320413174.1)。主要观察指标为CRT装置植入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冠状窦造影时间、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电极阈值、膈肌刺激。安全性指标包括冠状窦夹层、心包填塞和心包积液发生率。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170例,其中李氏导管组9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合并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占比,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Ⅰ、Ⅱ、Ⅲ级者占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占比,术前QRS波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李氏导管组中植入CRT除颤器34例(37.8

作者:何金山;段江波;李思聪;王龙;李鼎;昃峰;吴寸草;周旭;苑翠珍;李学斌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年 50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0 | 下载:0
作者:
何金山;段江波;李思聪;王龙;李鼎;昃峰;吴寸草;周旭;苑翠珍;李学斌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年 50卷 8期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除颤器,植入型 电极,植入 李氏导管 Pacemaker, artificial Defibrillators, implantable Electrodes, implanted Li′s catheter
目的:评价李氏导管应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李氏导管将患者分为李氏导管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CRT装置植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得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李氏导管是由李学斌医师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专利号:201320413174.1)。主要观察指标为CRT装置植入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冠状窦造影时间、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电极阈值、膈肌刺激。安全性指标包括冠状窦夹层、心包填塞和心包积液发生率。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170例,其中李氏导管组9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合并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占比,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Ⅰ、Ⅱ、Ⅲ级者占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占比,术前QRS波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李氏导管组中植入CRT除颤器34例(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