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36 | 下载16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IV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效果,分析治疗无效的原因.方法 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的17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确诊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第1次IVB治疗.此后第6、12、24、36、48周分别行第2、3、4、5、6次IVB治疗.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眼底照相、OCT检查,于治疗前及第6、24、52周行FFA和ICGA检查.以末次随访患者BCVA所见字母数增加、不变或减少<5个为治疗有效,字母数减少≥5个为治疗无效;观察其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治疗无效患眼治疗前后OCT测得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病变最大处视网膜厚度( MRT)变化以及FFA和ICGA的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18只眼中,有效12只眼,占66.67%;无效6只眼,占33.33%.无效眼治疗前平均CMT、MRT为506.83、635.33μtm,治疗后平均CMT、MRT为446.17、563.67 μm;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60.67、71.67 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2,-0.943;P=0.116,0.345).FFA及ICGA检查发现,治疗无效的6只眼中,3只眼病灶位于黄斑中心凹区域内,

作者:杨诚;于珊珊;周焕娇;黄永盛;孙刚;张熙芳;魏丽清;粱小玲

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1 年 27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36 | 下载:164
作者:
杨诚;于珊珊;周焕娇;黄永盛;孙刚;张熙芳;魏丽清;粱小玲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1 年 27卷 6期
标签:
黄斑变性/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治疗 抗体,单克隆/治疗应用 医疗无效 Macular degeneration/therapy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therapy Antibodies monoclonal/therapeutic use Medical futility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IV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效果,分析治疗无效的原因.方法 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的17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确诊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第1次IVB治疗.此后第6、12、24、36、48周分别行第2、3、4、5、6次IVB治疗.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眼底照相、OCT检查,于治疗前及第6、24、52周行FFA和ICGA检查.以末次随访患者BCVA所见字母数增加、不变或减少<5个为治疗有效,字母数减少≥5个为治疗无效;观察其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治疗无效患眼治疗前后OCT测得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病变最大处视网膜厚度( MRT)变化以及FFA和ICGA的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18只眼中,有效12只眼,占66.67%;无效6只眼,占33.33%.无效眼治疗前平均CMT、MRT为506.83、635.33μtm,治疗后平均CMT、MRT为446.17、563.67 μm;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60.67、71.67 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2,-0.943;P=0.116,0.345).FFA及ICGA检查发现,治疗无效的6只眼中,3只眼病灶位于黄斑中心凹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