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71 | 下载552

目的 了解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的角膜滞后量(CH)和阻力因子量(CRF),探讨圆锥角膜形态和结构改变后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时期46只圆锥角膜眼作为圆锥角膜组,96只正常角膜眼作为对照组.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定两组眼的CH和CRF,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对照组按角膜散光又分为高度散光(≥3.00 D)和中低度散光(<3.00 D);圆锥角膜组按Amsler-Krumeich法分为轻度(Ⅰ级)、中度(Ⅱ级)和重度(Ⅲ/Ⅳ级).对组间CH和CRF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CH和CRF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以及后表面高度间进行直线相关和多重回归分析,绘制CH和CRF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CH和CRF在圆锥角膜组为(7.1±1.6)和(6.3±1.5)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1.3)和(10.5±1.6)mm Hg(t=-11.813,-14.943;P<0.001),分别下降(3.0±0.3)和(4.2±0.3)mm Hg.CH和CRF在对照组中的高度角膜散光和中低度角膜散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0.095;P>0.05).CH和CRF大小与圆锥角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27,-0.587;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圆锥角膜组CH与角膜厚度和曲率相关(r=0.320,-0.375;P<0.05),CRF与角膜曲率相关(r=-0.441,P<0.01),而在对照组中两者与角膜厚

作者:刘睿;褚仁远;周行涛;瞿小妹;戴锦晖;汪琳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09 年 4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71 | 下载:552
作者:
刘睿;褚仁远;周行涛;瞿小妹;戴锦晖;汪琳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2009 年 45卷 6期
标签:
角膜 圆锥角膜 生物力学 ROC曲线 Cornea Keratoconus Biomechanics ROC curve
目的 了解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的角膜滞后量(CH)和阻力因子量(CRF),探讨圆锥角膜形态和结构改变后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时期46只圆锥角膜眼作为圆锥角膜组,96只正常角膜眼作为对照组.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定两组眼的CH和CRF,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对照组按角膜散光又分为高度散光(≥3.00 D)和中低度散光(<3.00 D);圆锥角膜组按Amsler-Krumeich法分为轻度(Ⅰ级)、中度(Ⅱ级)和重度(Ⅲ/Ⅳ级).对组间CH和CRF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CH和CRF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以及后表面高度间进行直线相关和多重回归分析,绘制CH和CRF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CH和CRF在圆锥角膜组为(7.1±1.6)和(6.3±1.5)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1.3)和(10.5±1.6)mm Hg(t=-11.813,-14.943;P<0.001),分别下降(3.0±0.3)和(4.2±0.3)mm Hg.CH和CRF在对照组中的高度角膜散光和中低度角膜散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0.095;P>0.05).CH和CRF大小与圆锥角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27,-0.587;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圆锥角膜组CH与角膜厚度和曲率相关(r=0.320,-0.375;P<0.05),CRF与角膜曲率相关(r=-0.441,P<0.01),而在对照组中两者与角膜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