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87 | 下载553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319例,对普通肉汤增菌和双相血培养瓶两种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统计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31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眼外伤(230例,72.10%)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从手术中采集的眼内标本中培养出的细菌占43.57%(139/319),真菌占18.22%(49/269).2000-2002年间使用普通营养增菌肉汤培养细菌,阳性率为29.00% (29/100);2003-2010年间使用双相血培养瓶培养细菌,阳性率为50.23%(110/219).两种培养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8,P<0.01).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为81.82%;真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酮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5、35.07、3.00和2.42 μg/ml.结论 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眼外伤,细菌是导致眼内炎的主要病原体,采用双相血培养瓶可以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高,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

作者:孙士营;孙晓艳;陈豪;赵格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2 年 92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87 | 下载:553
作者:
孙士营;孙晓艳;陈豪;赵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年 92卷 1期
标签:
眼内炎 病原 眼感染,细菌性 眼感染,真菌性 Endophthalmitis Noxae Eye infections,bacterial Eye infections,fungal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319例,对普通肉汤增菌和双相血培养瓶两种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统计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31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眼外伤(230例,72.10%)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从手术中采集的眼内标本中培养出的细菌占43.57%(139/319),真菌占18.22%(49/269).2000-2002年间使用普通营养增菌肉汤培养细菌,阳性率为29.00% (29/100);2003-2010年间使用双相血培养瓶培养细菌,阳性率为50.23%(110/219).两种培养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8,P<0.01).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为81.82%;真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酮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5、35.07、3.00和2.42 μg/ml.结论 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眼外伤,细菌是导致眼内炎的主要病原体,采用双相血培养瓶可以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高,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