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90 | 下载221

目的 观察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能否达到与联合应用神经刺激器时相同的阻滞效果.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2011年1至5月,拟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前臂及上肢远端手术患者166例,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S-NS)、超声引导组(US);分别定位尺、正中、桡和肌皮神经,每支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10 ml.观察比较阻滞操作时间,进针次数,阻滞成功率,阻滞完善时间,并发症(刺破血管,急性神经损伤,止血带痛等)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US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US-NS组[(3.3±1.5)min比(5.3±2.0)min,P<0.01].US组进针次数明显少于US-NS组[(4.3±0.7)次比(5.6±1.4)次,P<0.01].两组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NS组阻滞完善时间短于US组[(10.6±6.4)min比(12.7±6.9)min,P<0.05].US-NS组刺破血管比例显著高于US组(16/83比1/83,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止血带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无论是否联合应用神经刺激器,均可获得完善的阻滞效果;单独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率似乎低于联合神经刺激器组.

作者:周雁;赵旸;林惠华;王天龙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3 年 93卷 2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90 | 下载:221
作者:
周雁;赵旸;林惠华;王天龙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年 93卷 21期
标签:
麻醉 臂丛 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 Anesthesia Brachial plexus Treatment outcome Ultrasound guidance Nerve stimulation
目的 观察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能否达到与联合应用神经刺激器时相同的阻滞效果.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2011年1至5月,拟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前臂及上肢远端手术患者166例,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S-NS)、超声引导组(US);分别定位尺、正中、桡和肌皮神经,每支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10 ml.观察比较阻滞操作时间,进针次数,阻滞成功率,阻滞完善时间,并发症(刺破血管,急性神经损伤,止血带痛等)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US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US-NS组[(3.3±1.5)min比(5.3±2.0)min,P<0.01].US组进针次数明显少于US-NS组[(4.3±0.7)次比(5.6±1.4)次,P<0.01].两组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NS组阻滞完善时间短于US组[(10.6±6.4)min比(12.7±6.9)min,P<0.05].US-NS组刺破血管比例显著高于US组(16/83比1/83,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止血带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无论是否联合应用神经刺激器,均可获得完善的阻滞效果;单独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率似乎低于联合神经刺激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