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4 | 下载187

目的:探讨3例罕见Y染色体重排导致的性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致病机制,为临床诊疗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3例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患儿联合应用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多重PCR检测Y染色体 SRY基因及无精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a、b、c区域缺失情况、 SRY基因全基因测序、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lcroarray analysis,CM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遗传学技术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综合分析发现3例患儿的染色体异常,其核型分别为:46,X,t(X;Y)(p22.3;q11.2)、mos 45,X,der(7)pus dic(Y;7)(p11.3p22)del(7)(p21.2p21.3)del(7)(p12.3p14.3)[56]/45,X[44]和mos45,X[50]/46,X,idic(Y)(q11.22)[42]/47,X,idem×2[4] /47,XYY[2]。结论:联合运用多种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明确了3例DS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王红英;陈临琪;陈元元;沈亦平;李莉;邵雪君;李海波

来源: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 年 37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4 | 下载:187
作者:
王红英;陈临琪;陈元元;沈亦平;李莉;邵雪君;李海波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 年 37卷 11期
标签:
性发育异常 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Y染色体微缺失 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Y chromosomal microdeletion
目的:探讨3例罕见Y染色体重排导致的性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致病机制,为临床诊疗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3例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患儿联合应用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多重PCR检测Y染色体 SRY基因及无精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a、b、c区域缺失情况、 SRY基因全基因测序、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lcroarray analysis,CM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遗传学技术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综合分析发现3例患儿的染色体异常,其核型分别为:46,X,t(X;Y)(p22.3;q11.2)、mos 45,X,der(7)pus dic(Y;7)(p11.3p22)del(7)(p21.2p21.3)del(7)(p12.3p14.3)[56]/45,X[44]和mos45,X[50]/46,X,idic(Y)(q11.22)[42]/47,X,idem×2[4] /47,XYY[2]。结论:联合运用多种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明确了3例DS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