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16 | 下载0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以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病患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11年9月3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研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等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患儿中死亡13例,病死率40.63%;细菌学检出病原菌32株,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7.49%、15.62%、12.50%和9.38%;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值、血糖、血小板计数、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抗菌药物应用不当、CRP、白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值、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乳酸水平升高、合并MODS以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作者:金益梅;黄爱蓉;何时军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年 23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16 | 下载:0
作者:
金益梅;黄爱蓉;何时军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年 23卷 10期
标签:
儿科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以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病患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11年9月3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研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等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患儿中死亡13例,病死率40.63%;细菌学检出病原菌32株,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7.49%、15.62%、12.50%和9.38%;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值、血糖、血小板计数、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抗菌药物应用不当、CRP、白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值、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乳酸水平升高、合并MODS以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