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3 | 下载4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内科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并发血管栓塞分为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20例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率为16.7%,其中14例患者存在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患者患高血压15例占75.0%、糖尿病14例占70.0%、血培养阳性14例占70.0%、赘生物培养阳性14例占70.0%,赘生物≥10 mm 10例占50.0%;未并发血管栓塞组患者高血压50例占50.0%,糖尿病50例占50.0%、血培养阳性45例占45.0%、赘生物培养阳性40例占40.0%,赘生物≥10 mm 25例占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亦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感染活动期应积极控制感染,能更好地预防栓塞的发生.

作者:陈志刚;秦瑞英;席鸿霞;姚红波;桑文凤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年 23卷 1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3 | 下载:4
作者:
陈志刚;秦瑞英;席鸿霞;姚红波;桑文凤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年 23卷 14期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管栓塞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Infectious endocarditis Vascular embolization Risk factor Multivariate analysis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内科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并发血管栓塞分为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20例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率为16.7%,其中14例患者存在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患者患高血压15例占75.0%、糖尿病14例占70.0%、血培养阳性14例占70.0%、赘生物培养阳性14例占70.0%,赘生物≥10 mm 10例占50.0%;未并发血管栓塞组患者高血压50例占50.0%,糖尿病50例占50.0%、血培养阳性45例占45.0%、赘生物培养阳性40例占40.0%,赘生物≥10 mm 25例占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亦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感染活动期应积极控制感染,能更好地预防栓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