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1 | 下载61

目的:探讨16S rRNA基因检测在快速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和变异区的序列分析,设计通用引物,对已知实验室病原菌、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和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方法敏感性检测。对SBP患者的腹水同时进行PCR扩增和普通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已知菌株均获得920bp扩增产物,人类基因组 DNA、巨细胞病毒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无相应产物,敏感性能达到1pg大肠埃希菌DNA。PCR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PCR技术检测腹水病原菌16S rRNA基因,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在早期、快速诊断SBP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兴翔;金敏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 2016 年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1 | 下载:61
作者:
张兴翔;金敏
来源: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年 2期
标签:
16S rRN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6S rRNA gen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
目的:探讨16S rRNA基因检测在快速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和变异区的序列分析,设计通用引物,对已知实验室病原菌、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和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方法敏感性检测。对SBP患者的腹水同时进行PCR扩增和普通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已知菌株均获得920bp扩增产物,人类基因组 DNA、巨细胞病毒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无相应产物,敏感性能达到1pg大肠埃希菌DNA。PCR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PCR技术检测腹水病原菌16S rRNA基因,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在早期、快速诊断SBP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