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0 | 下载1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钙化斑块组(47例)、不稳定斑块组(37例)及稳定斑块组(34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当天及术后24h清晨采集空腹血2ml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测定.结果 3组患者术前血清hs-CRP、TNF-α及PD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血清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1);而且术后钙化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CI术后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不稳定斑块及钙化斑块患者术后升高更为显著.因此对于不稳定斑块及钙化斑块患者术后应加强干预治疗,预防术后的炎症反应,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作者:李国洪;金美娟;卢亮;王新鸣

来源:浙江医学 2010 年 32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0 | 下载:15
作者:
李国洪;金美娟;卢亮;王新鸣
来源:
浙江医学 2010 年 32卷 6期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钙化斑块组(47例)、不稳定斑块组(37例)及稳定斑块组(34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当天及术后24h清晨采集空腹血2ml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测定.结果 3组患者术前血清hs-CRP、TNF-α及PD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血清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1);而且术后钙化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CI术后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不稳定斑块及钙化斑块患者术后升高更为显著.因此对于不稳定斑块及钙化斑块患者术后应加强干预治疗,预防术后的炎症反应,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