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4 | 下载24

目的 观察电针双侧肢体与电针患侧肢体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指导临床康复.方法 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电针患侧肢体组,B组为电针双侧肢体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患侧肢体康复治疗,发病3 d左右病情稳定不再进展后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分别予以记录简式Fugl-Meyer评定值(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值(MBI)以及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值.电针一个疗程10 d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FMA,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差值,两组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B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差值、血清NSE浓度,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对患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治疗后血清NSE浓度低.脑梗死偏瘫在临床电针治疗中,对健侧肢体治疗很重要,电针双侧肢体较传统的电针患侧肢体疗效更好.

作者:尤洪岭;李常新;王刚;张桂莲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年 1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4 | 下载:24
作者:
尤洪岭;李常新;王刚;张桂莲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年 10卷 3期
标签:
脑梗死 电针/针刺 简式Fugl-Meyer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目的 观察电针双侧肢体与电针患侧肢体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指导临床康复.方法 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电针患侧肢体组,B组为电针双侧肢体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患侧肢体康复治疗,发病3 d左右病情稳定不再进展后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分别予以记录简式Fugl-Meyer评定值(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值(MBI)以及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值.电针一个疗程10 d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FMA,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差值,两组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B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差值、血清NSE浓度,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对患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治疗后血清NSE浓度低.脑梗死偏瘫在临床电针治疗中,对健侧肢体治疗很重要,电针双侧肢体较传统的电针患侧肢体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