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0 | 下载163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认真钻研中医理论,探求脾胃学说的渊源.在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中医文献中,笔者对历代浩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关脾胃救灾说的理论阐述和经验诊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归纳,共分为4点:①<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③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得以全面的发展;④明清时期,脾胃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2)脾胃学说的理论贡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对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根;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内因.(3)系统整理脾胃疾病证治规律.依据脾胃学说的理论,对脾胃疾病的证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脾胃病的辨证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辨虚实,辨别邪正盛哀的偏胜;辨寒热,分析脾胃寒热之盛衰;辨气血津液;辨脏腑兼证.(4)探索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很多疾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脾胃证候,或为主症,或为兼症.而且只要一旦出现脾胃证候,就可以应用相应调理脾胃的方法

作者:危北海

来源:中医药学刊 2006 年 24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0 | 下载:163
作者:
危北海
来源:
中医药学刊 2006 年 24卷 7期
标签:
脾胃学说 理论探讨 临床经验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认真钻研中医理论,探求脾胃学说的渊源.在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中医文献中,笔者对历代浩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关脾胃救灾说的理论阐述和经验诊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归纳,共分为4点:①<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③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得以全面的发展;④明清时期,脾胃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2)脾胃学说的理论贡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对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根;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内因.(3)系统整理脾胃疾病证治规律.依据脾胃学说的理论,对脾胃疾病的证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脾胃病的辨证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辨虚实,辨别邪正盛哀的偏胜;辨寒热,分析脾胃寒热之盛衰;辨气血津液;辨脏腑兼证.(4)探索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很多疾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脾胃证候,或为主症,或为兼症.而且只要一旦出现脾胃证候,就可以应用相应调理脾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