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属是引起临床化脓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毒力强,常可引起败血症、呼吸道感染和各种皮肤感染,其分离率在临床各样本中不断升高。目前在临床上,凡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或mecA基因阳性的…
参与专家:余方友、吕建新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以人为唯一的自然宿主,经飞沫通过呼吸道或接触感染进入人体,感染的靶细胞是上皮细胞,可涉及神经、皮肤、脑、眼、耳、肺等组织和器官,导致水痘或者带状疱疹的发生。水痘多发于2~6岁儿童,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急性期水痘内容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内均含有病毒,患儿皮肤出现丘疹、水疱,有的因感染发展成脓疱疹,通常病情较轻,但免疫功能受损的水痘患儿较病情凶险;成人…
参与专家:张黎明、吕建新
人细小病毒B19为细小病毒科红病毒属成员,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经血液及垂直传播。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B19主要引起儿童的传染性红斑和成年人的关节病;对于免疫力低下者,B19可引起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对于孕妇,B19感染严重时可致胎儿水肿症、流产或死胎。…
参与专家:徐建、吕建新
BK病毒(BKV)属多瘤病毒家族成员。BK病毒原发感染发生在儿童期,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初次感染后,常潜伏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尿路移行上皮细胞内,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BKV可再次激活并大量复制。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中,特别是肾移植术后患者,BKV再激活率会明显增高,约5%的肾移植受者可能发生BKV相关性肾病(BKVAN),其中约45%会出现移植肾失功…
参与专家:徐建、吕建新
JC病毒(JCV)属多瘤病毒家族成员。JCV在人群中广泛感染,可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JCV感染后多以潜伏状态存在,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重新激活。严重免疫抑制患者感染JCV后可引起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JCV可能激活,从而导致JCV相关性肾病。…
参与专家:徐建、吕建新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最早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病毒亚科的DNA病毒。HSV一般经呼吸道、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黏膜、血液、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人群中90%以上的人都曾感染过HSV,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体内潜伏的HSV被激活而发病。HSV感染导致的单纯疱疹,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HSV有两种血清型,分HSV…
参与专家:郑晓群、吕建新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为疱疹病毒科β属的双螺旋DNA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称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具有较高感染率,初次感染后常呈潜伏感染状态,在免疫力低下时再活化而导致严重感染。感染途径主要为接触、输血、宫内和产道等,感染较常见于胎儿、新生儿、孕妇等,孕妇感染可致新生儿先天畸形。当机体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
参与专家:郑晓群、吕建新
人乳头瘤病毒(HPV)易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是导致宫颈上皮增生和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性行为、密切接触、间接接触及等方式传播。至今为止,已经鉴定的HPV病毒约有100多种,约30多种可以感染人的生殖道黏膜。不同型别的HPV致病能力相差较大,依据HPV引起的增生病变是否致癌,HPV被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2类。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手足的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
参与专家:周武、吕建新
EB病毒(EBV)是一种特异性嗜淋巴细胞性疱疹病毒,为γ亚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DNA致瘤病毒,主要感染口咽部淋巴细胞,也可以感染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口密切接触为其主要传播途径。EBV在人群中具有广泛的感染性,EBV以潜伏感染方式最常见,有90%以上的人呈EBV终身潜伏感染,病毒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而致病,是一个与人类肿瘤发生有明确联系的病毒。EBV感染主要会引起儿童传…
参与专家:郑晓群、吕建新
解脲脲原体可无临床症状寄生于人体泌尿系统,在黏膜损伤或者免疫力降低时,也可通过性接触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解脲脲原体发生致病性感染时,其前期的临床症状也多不明显,很难被患者觉察,也易造成医生漏诊。随着感染的进程,对于女性,解脲支原体可侵犯尿道、宫颈及前庭大腺,引起尿道炎、宫颈炎与前庭大腺炎。上行感染时,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尤其输卵管炎多见。感染严重时…
参与专家:张黎明、吕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