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胆囊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在术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整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术后随访.根据ROC曲线确定的血小板计数临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术前血...
来源:《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 年 36卷 4期
目的 分析脂肪乳对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采集患者新鲜血标本,分别采用Sysmex XT-4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和阻抗法、手工草酸铵法、外周血片估算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分析4种方法血小板计数的差异...
来源:《临床军医杂志》 2019 年 47卷 11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与结肠癌及其分期、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15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并与27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受检者血小板增高率及平均血小板计数间差...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2008 年 11卷 15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危急值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界值的调整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小板计数不超过50×109/L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危急值发生率及分布规律;并召开临床协调会,共同商定...
来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年 8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增多与喉鳞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69例初发喉鳞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N分期)、有无远处转移(M分期)和生存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2013 年 16卷 24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AP不同病程、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的血小板计数变化的特点.结果AP发病第1天中有49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年 25卷 1期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小板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该院进行T IPS手术的29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检测TIPS术前1 ...
来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 年 40卷 14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 99例急性中毒患者第 1、 3、 5、 8、 11天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组各时相血小板计数均...
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2005 年 21卷 5期
目的探讨C3,C4及血小板计数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68例SIRS患儿分为病情好转组(A组)及病情恶化组(B组),于入院第1天及第3天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测定C3、C4及用全自动血细胞...
来源:《广东医学》 2003 年 24卷 1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变化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意义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院3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肠梗阻患者246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60例.结果 在单纯性肠...
来源:《四川医学》 2017 年 38卷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