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149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脑卒中早期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19例,年龄60.8±10.8岁,病程25.9±21.3d)和对照组(18例,年龄64.1±9.7岁,病程22.7±16.6d).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电刺激,FES组采用日本生产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KR7型)治疗,电极放在患侧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的运动点上;刺激参数为频率30Hz,脉宽200μs,通电/断电比5s/5s,波升/波降(1s/1s),电流以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周(15次).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与对照组(FES vs对照)CSS、F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增加率为2周时CSS:8.9

作者:游国清;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

来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年 22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149
作者:
游国清;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年 22卷 10期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随机对照研究 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脑卒中早期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19例,年龄60.8±10.8岁,病程25.9±21.3d)和对照组(18例,年龄64.1±9.7岁,病程22.7±16.6d).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电刺激,FES组采用日本生产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KR7型)治疗,电极放在患侧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的运动点上;刺激参数为频率30Hz,脉宽200μs,通电/断电比5s/5s,波升/波降(1s/1s),电流以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周(15次).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与对照组(FES vs对照)CSS、F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增加率为2周时CSS: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