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9 | 下载32

目的 寻找不同病因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改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观察弥漫性肺间质病变54例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血气变化.及肺CT影像学改变,并按发病时间长短分3组观察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pulmonary capillary blood flow,CO)异常检出率.结果 发现这组病人的V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Dlco、CO降低,与正常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在发病的1年内的VC、Dlco、CO阳性率分别达66.6

作者:周怡;刘宇;张金花;李一;赵卫国;刘振平

来源:中国医学工程 2007 年 15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9 | 下载:32
作者:
周怡;刘宇;张金花;李一;赵卫国;刘振平
来源:
中国医学工程 2007 年 15卷 11期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间质病变 肺功能 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
目的 寻找不同病因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改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观察弥漫性肺间质病变54例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血气变化.及肺CT影像学改变,并按发病时间长短分3组观察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pulmonary capillary blood flow,CO)异常检出率.结果 发现这组病人的V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Dlco、CO降低,与正常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在发病的1年内的VC、Dlco、CO阳性率分别达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