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8 | 下载13

为了探讨栀子提取物ZG抗病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观察了栀子提取物ZG对副流感病毒1型(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膜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以氯化乙酰胆碱为阳性对照,采用荧光探针Di-BAC4(3)标记Hep-2细胞膜电位,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膜电位;定磷法,分光光度计检测Na+-K+-ATP酶活性;荧光探针NBD-C6-HPC标记细胞膜磷脂,以荧光漂白恢复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膜流动性.结果显示: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下降,处于超极化状态;膜Na+-K+-ATP酶活性显著增加,膜流动性显著降低.栀子提取物ZG作用后,对宿主细胞膜的超极化状态没有明显影响;对膜Na+-K+-ATP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对膜流动性则有明显的恢复作用.阳性对照药乙酰胆碱能明显改善病毒感染后膜电位的超极化状态.PIV-1感染后膜电位、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等细胞膜能态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为病毒感染的生物学机制之一;栀子提取物ZG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膜流动性,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来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而与膜电位和膜Na+-K+-ATP酶活性等能态来源的环节可能无关.

作者:郭姗姗;黄洋;赵晔;高英杰;巩文峰;崔晓兰

来源:病毒学报 2007 年 23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8 | 下载:13
作者:
郭姗姗;黄洋;赵晔;高英杰;巩文峰;崔晓兰
来源:
病毒学报 2007 年 23卷 5期
标签:
栀子提取物ZG 副流感病毒1型 膜电位 Na+-K+-ATP酶活性 膜流动性
为了探讨栀子提取物ZG抗病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观察了栀子提取物ZG对副流感病毒1型(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膜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以氯化乙酰胆碱为阳性对照,采用荧光探针Di-BAC4(3)标记Hep-2细胞膜电位,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膜电位;定磷法,分光光度计检测Na+-K+-ATP酶活性;荧光探针NBD-C6-HPC标记细胞膜磷脂,以荧光漂白恢复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膜流动性.结果显示: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下降,处于超极化状态;膜Na+-K+-ATP酶活性显著增加,膜流动性显著降低.栀子提取物ZG作用后,对宿主细胞膜的超极化状态没有明显影响;对膜Na+-K+-ATP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对膜流动性则有明显的恢复作用.阳性对照药乙酰胆碱能明显改善病毒感染后膜电位的超极化状态.PIV-1感染后膜电位、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等细胞膜能态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为病毒感染的生物学机制之一;栀子提取物ZG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膜流动性,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来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而与膜电位和膜Na+-K+-ATP酶活性等能态来源的环节可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