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2 | 下载0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的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探讨纳米SiO2颗粒毒性效应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暴露浓度分别为12.5、25.0、50.0及100.0 mg· L-1.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SiO2颗粒粒径、形貌及分散性.细胞处理24 h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细胞中硅水平;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Annexin Ⅴ/PI双染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线粒体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TEM观察,纳米SiO2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颗粒呈球形,分散性好,未发生聚集.用Image J软件计算得到颗粒平均粒径为(57.66±7.30) nm.与对照组比较,纳米SiO2颗粒作用于HUVECs后,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中硅水平和培养液中LDH活性增加(P<0.05),细胞中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甚至发生细胞凋亡.上述细胞效应均表现为随颗粒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明显,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纳米SiO2颗粒具有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可诱导ROS生

作者:夏银叶;李艳博;牛丕业;王晖;王翼飞;梁宝璐;赵峰;郭彩霞;孙志伟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年 41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2 | 下载:0
作者:
夏银叶;李艳博;牛丕业;王晖;王翼飞;梁宝璐;赵峰;郭彩霞;孙志伟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年 41卷 3期
标签:
纳米二氧化硅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线粒体 silica nanoparticle cytotoxicity apoptosis mitochondrion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的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探讨纳米SiO2颗粒毒性效应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暴露浓度分别为12.5、25.0、50.0及100.0 mg· L-1.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SiO2颗粒粒径、形貌及分散性.细胞处理24 h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细胞中硅水平;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Annexin Ⅴ/PI双染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线粒体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TEM观察,纳米SiO2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颗粒呈球形,分散性好,未发生聚集.用Image J软件计算得到颗粒平均粒径为(57.66±7.30) nm.与对照组比较,纳米SiO2颗粒作用于HUVECs后,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中硅水平和培养液中LDH活性增加(P<0.05),细胞中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甚至发生细胞凋亡.上述细胞效应均表现为随颗粒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明显,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纳米SiO2颗粒具有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可诱导ROS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