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5 | 下载770

目的 探讨采用Z值评价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Z值对827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各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年龄小于1岁、热程大于10 d、使用皮质激素、复发川崎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950 ng/L、红细胞分面宽度(RDW)>14.5%、血浆清蛋白(ALB)<35 g/L、血小板计数(PLT)升高是急性期川崎病合并CAL的危险因素(x2=4.102~231.653,P<0.05).其中PLT(OR=1.520,95%CI:1.119~2.065,P=0.007)、热程大于10 d(OR=9.728,95%CI:6.695,P<0.01)、男性(OR=1.511,95 %CI:1.045~2.184,P=0.028)与CAL的发生独立相关,年龄小于1岁(OR=1.861,95%CI:1.223~2.830,P=0.004)、NT-proBNP>950 ng/mL (OR=2.947,95%CI:1.283~6.771,P=0.011)与巨大型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基于Z值评价,热程大于10 d、男性、PLT是CAL的高危因素,而年龄小于1岁或NT-proBNP>950 ng/mL的川崎病患儿更应警惕巨大型CAA的发生.

作者:文一州;王献民;郭永宏;金梅;杨胜;陈婷婷;卢亚亨

来源:重庆医学 2019 年 48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5 | 下载:770
作者:
文一州;王献民;郭永宏;金梅;杨胜;陈婷婷;卢亚亨
来源:
重庆医学 2019 年 48卷 9期
标签:
Z值 冠状动脉损伤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采用Z值评价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Z值对827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各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年龄小于1岁、热程大于10 d、使用皮质激素、复发川崎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950 ng/L、红细胞分面宽度(RDW)>14.5%、血浆清蛋白(ALB)<35 g/L、血小板计数(PLT)升高是急性期川崎病合并CAL的危险因素(x2=4.102~231.653,P<0.05).其中PLT(OR=1.520,95%CI:1.119~2.065,P=0.007)、热程大于10 d(OR=9.728,95%CI:6.695,P<0.01)、男性(OR=1.511,95 %CI:1.045~2.184,P=0.028)与CAL的发生独立相关,年龄小于1岁(OR=1.861,95%CI:1.223~2.830,P=0.004)、NT-proBNP>950 ng/mL (OR=2.947,95%CI:1.283~6.771,P=0.011)与巨大型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基于Z值评价,热程大于10 d、男性、PLT是CAL的高危因素,而年龄小于1岁或NT-proBNP>950 ng/mL的川崎病患儿更应警惕巨大型CAA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