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65 | 下载15

目的:调查大连市1463名在校初中生的自伤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符合CCMD-3蓄意自我伤害诊断标准的75名初中生为研究组(自伤组),匹配正常者为对照组。方法采用一般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应付方式问卷(CSA)进行调查。结果自伤检出率为5.4%,其中男生2.8%,女生2.6%,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636, P=0.441)。13岁为蓄意自伤高发年龄,各年龄组间差异明显(χ2=20.827, P=0.000)。 ASLEC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子,组间差异明显( t1-2=2.082,4.033;P1-2=0.039,0.000),“学习压力”是初中生主要压力源;EMBU量表中父母“情感温暖”在自伤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父亲t=-3.839, P=0.000;母亲t=-4.007, P=0.000);CSA量表的自责、退避、幻想因子分组间差异显著(自责t=3,577,P=0.000;退避t=4.294, P=0.000;幻想t=2.589, P=0.01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初中生自伤行为危险因素包括:自责、退避、合理化、学习压力和被惩罚;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初中生自伤行为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是学习压力、父母关爱不足、人际交往问题。

作者:王蕾;孙月吉;林媛;金鑫;李旭红;刘媛;梁杰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年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65 | 下载:15
作者:
王蕾;孙月吉;林媛;金鑫;李旭红;刘媛;梁杰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年 5期
标签:
蓄意自我伤害 初中生 学习压力 父母养育方式 应对能力 相关危险因素 DSH junior school students study pressur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coping ability related risk factors
目的:调查大连市1463名在校初中生的自伤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符合CCMD-3蓄意自我伤害诊断标准的75名初中生为研究组(自伤组),匹配正常者为对照组。方法采用一般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应付方式问卷(CSA)进行调查。结果自伤检出率为5.4%,其中男生2.8%,女生2.6%,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636, P=0.441)。13岁为蓄意自伤高发年龄,各年龄组间差异明显(χ2=20.827, P=0.000)。 ASLEC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子,组间差异明显( t1-2=2.082,4.033;P1-2=0.039,0.000),“学习压力”是初中生主要压力源;EMBU量表中父母“情感温暖”在自伤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父亲t=-3.839, P=0.000;母亲t=-4.007, P=0.000);CSA量表的自责、退避、幻想因子分组间差异显著(自责t=3,577,P=0.000;退避t=4.294, P=0.000;幻想t=2.589, P=0.01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初中生自伤行为危险因素包括:自责、退避、合理化、学习压力和被惩罚;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初中生自伤行为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是学习压力、父母关爱不足、人际交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