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8 | 下载43

目的 探讨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2岁(22~41岁),男女比例为2∶5.皮损均为单发孤立的小丘疹,质地由软到韧,呈皮肤颜色、红色或黄白色,均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有包膜的良性肿瘤,以Schwann细胞增生为主,呈束状排列,肿瘤组织间可有人工裂隙.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抗体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阴性;上皮细胞膜抗原抗体在肿瘤包膜阳性.结论 栅栏状包膜神经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诊断.临床上需要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平滑肌瘤等鉴别.

作者:张韡;曾学思;姜袆群;徐秀莲;陈浩;孙建方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年 4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8 | 下载:43
作者:
张韡;曾学思;姜袆群;徐秀莲;陈浩;孙建方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年 42卷 5期
标签:
神经瘤 面部 体征和症状 病理学,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Neuroma Face Signs and symptoms Pathology,clinical Immunohistochemistry
目的 探讨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2岁(22~41岁),男女比例为2∶5.皮损均为单发孤立的小丘疹,质地由软到韧,呈皮肤颜色、红色或黄白色,均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有包膜的良性肿瘤,以Schwann细胞增生为主,呈束状排列,肿瘤组织间可有人工裂隙.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抗体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阴性;上皮细胞膜抗原抗体在肿瘤包膜阳性.结论 栅栏状包膜神经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诊断.临床上需要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平滑肌瘤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