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7 | 下载82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6例,分别按照不同的时间窗和 TOAST 分型进行分组,均予 rt‐PA 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溶栓后出血、脑疝、死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按照时间窗进行分组,3~4.5 h溶栓组较3 h溶栓出血事件发生率稍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照TOAST分型进行分组,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稍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溶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脑疝发生率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4.5 h时间窗溶栓较3 h内静脉溶栓出血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但本研究样本中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心源性脑梗死,溶栓后皮肤黏膜出血和脑疝的发生率较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相对较高的患者,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应参考不同的脑梗死分型和病情判断预后。

作者:邓伟华;杨勇;潘小平;李泽;周进;黄翚

来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年 1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7 | 下载:82
作者:
邓伟华;杨勇;潘小平;李泽;周进;黄翚
来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年 14期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6例,分别按照不同的时间窗和 TOAST 分型进行分组,均予 rt‐PA 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溶栓后出血、脑疝、死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按照时间窗进行分组,3~4.5 h溶栓组较3 h溶栓出血事件发生率稍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照TOAST分型进行分组,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稍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溶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脑疝发生率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4.5 h时间窗溶栓较3 h内静脉溶栓出血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但本研究样本中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心源性脑梗死,溶栓后皮肤黏膜出血和脑疝的发生率较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相对较高的患者,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应参考不同的脑梗死分型和病情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