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3 | 下载14

目的 观察人胰腺癌Capan-2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融合后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胰腺癌患者6例,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培养DC.所获DC分为3组:(1)使用聚乙二醇-二甲基亚砜诱导法,将DC与Capan-2细胞融合以负载肿瘤抗原;(2)DC与Capan-2细胞共培养;(3)单独DC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E-MUC4/FITC-CD86抗体双标细胞评估融合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DC的存活率变化.使用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化反应.采用51 Cr标准细胞毒实验检测DC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TL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DC与Capan-2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CD86)和MUC4分子,CD86与MUC4双阳性表达率为(38.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7.21±1.06)%;融合细胞组D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转染后96 h的存活率降低至62.81%,而与Capan-2细胞共培养组DC存活率稳定在80%以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apan-2融合细胞诱导的CTL 24 h IFNγ释放量为(85.34±2.97) U/ml,DC、Capan-2共培养组DC诱导的IFNγ释放量为(19.07±4.25) U/ml,两转

作者:陈江;许文达;李宏宇;赵家钧;郭晓钟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年 3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3 | 下载:14
作者:
陈江;许文达;李宏宇;赵家钧;郭晓钟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年 32卷 5期
标签:
胰腺肿瘤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细胞融合 pancreatic neoplasms dendritic cells T lymphocytes,cytotoxic cell fusion
目的 观察人胰腺癌Capan-2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融合后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胰腺癌患者6例,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培养DC.所获DC分为3组:(1)使用聚乙二醇-二甲基亚砜诱导法,将DC与Capan-2细胞融合以负载肿瘤抗原;(2)DC与Capan-2细胞共培养;(3)单独DC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E-MUC4/FITC-CD86抗体双标细胞评估融合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DC的存活率变化.使用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化反应.采用51 Cr标准细胞毒实验检测DC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TL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DC与Capan-2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CD86)和MUC4分子,CD86与MUC4双阳性表达率为(38.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7.21±1.06)%;融合细胞组D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转染后96 h的存活率降低至62.81%,而与Capan-2细胞共培养组DC存活率稳定在80%以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apan-2融合细胞诱导的CTL 24 h IFNγ释放量为(85.34±2.97) U/ml,DC、Capan-2共培养组DC诱导的IFNγ释放量为(19.07±4.25) U/ml,两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