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32

目的:建立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与树突细胞( DC)融合的细胞,观察其体外诱导胰腺癌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能力。方法自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和培养DC,利用50%PEG-10%DMSO融合剂将MiaPaCa-2细胞融合到DC,以不加融合剂仅将DC与MiaPaCa-2共培养组及单纯DC组作为对照。采用FITC-CD86及PE-MUC1进行双标记,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融合率;MTT法检测各组DC存活率。按照DC与T淋巴细胞1∶10、1∶20、1∶40、1∶80的比例混合培养细胞,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的CTL的IL-2、IL-10、Granzyme B、IFN-γ分泌量。结果 DC与MiaPaCa-2融合细胞组的融合率为(42.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的(7.21±1.06)%。 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的存活率分别为95.0%以上、85.0%、62.8%,融合细胞组 DC 存活率显著低于 DC 组及共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 DC∶T淋巴细胞为1∶10时,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19±42、3584±317、8201±424,1∶20时分别为110±14、2179±104、6152±104,融合细胞组显著高于DC组及共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为1∶4

作者:杨金光;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来源: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6 年 16卷 3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32
作者:
杨金光;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6 年 16卷 3期
标签:
胰腺肿瘤 树突细胞 细胞融合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Pancreatic neoplasms Dendritic cells Cell fusion T-lymphocytes,cytotoxic
目的:建立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与树突细胞( DC)融合的细胞,观察其体外诱导胰腺癌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能力。方法自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和培养DC,利用50%PEG-10%DMSO融合剂将MiaPaCa-2细胞融合到DC,以不加融合剂仅将DC与MiaPaCa-2共培养组及单纯DC组作为对照。采用FITC-CD86及PE-MUC1进行双标记,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融合率;MTT法检测各组DC存活率。按照DC与T淋巴细胞1∶10、1∶20、1∶40、1∶80的比例混合培养细胞,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的CTL的IL-2、IL-10、Granzyme B、IFN-γ分泌量。结果 DC与MiaPaCa-2融合细胞组的融合率为(42.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的(7.21±1.06)%。 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的存活率分别为95.0%以上、85.0%、62.8%,融合细胞组 DC 存活率显著低于 DC 组及共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 DC∶T淋巴细胞为1∶10时,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19±42、3584±317、8201±424,1∶20时分别为110±14、2179±104、6152±104,融合细胞组显著高于DC组及共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