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6 | 下载147

目的 探讨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葡萄膜原发性黑色素瘤22例,分析改良Callender系统的病理亚型、核分裂象等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荧光PCR法检测BRAF V600E的突变.结果 22例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25~79岁(中位年龄58.5岁);21例位于脉络膜,1例位于睫状体;肿瘤最大径5~20 mm,中位值10.5 mm,肿瘤厚度3~15 mm,中位值8 mm.病理亚型:梭形细胞B型9例,上皮样型5例,混合型8例.核分裂象1~5个/mm2,中位值2个/mm2.22例BRAF V600E检测均为野生型.20例获得随访,1例术后26个月死亡,1例术后12个月发生肝脏转移,其余18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葡萄膜黑色素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需要规范化的病理诊断推动其精准治疗.

作者:徐程;李霄;马淑颖;张响;张智弘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 年 36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6 | 下载:147
作者:
徐程;李霄;马淑颖;张响;张智弘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 年 36卷 9期
标签:
葡萄膜黑色素瘤 改良Callender系统 BRAF V600E突变
目的 探讨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葡萄膜原发性黑色素瘤22例,分析改良Callender系统的病理亚型、核分裂象等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荧光PCR法检测BRAF V600E的突变.结果 22例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25~79岁(中位年龄58.5岁);21例位于脉络膜,1例位于睫状体;肿瘤最大径5~20 mm,中位值10.5 mm,肿瘤厚度3~15 mm,中位值8 mm.病理亚型:梭形细胞B型9例,上皮样型5例,混合型8例.核分裂象1~5个/mm2,中位值2个/mm2.22例BRAF V600E检测均为野生型.20例获得随访,1例术后26个月死亡,1例术后12个月发生肝脏转移,其余18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葡萄膜黑色素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需要规范化的病理诊断推动其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