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2 | 下载16

目的 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分化表型及组织起源.方法 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15例SPN的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15例SPN中多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15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8~51岁,平均27.5岁.5例位于胰头,5例位于胰体,4例位于胰尾,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直径3.0~17.3 cm,平均9.3 cm.14例有完整包膜.CT检查发现15例肿瘤由不同比例实性与囊性成分混合组成,呈不均匀密度的软组织包块影,14例周边有高密度纤维包膜,1例边界不清.随访3月~10年14例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有肝脏转移者术后随访13月未见复发.SPN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突起,常见肿瘤细胞的退变、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裂隙.1例见肝脏内肿瘤组织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5例α-1-抗胰蛋白酶(+),13例波形蛋白(+),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5例嗜铬素A(+),8例孕激素受体(+),4例肌动蛋白(+);雌激素受体、突触素、上皮膜抗原、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岛素均为阴性.结论 SPN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良性临床病程和较高的手术治愈率.SPN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导管、腺泡和内分泌细胞的分化表型.

作者:刘巍;曹荣至;李玉军

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 年 4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2 | 下载:16
作者:
刘巍;曹荣至;李玉军
来源: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 年 43卷 1期
标签:
胰腺肿瘤 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分化表型及组织起源.方法 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15例SPN的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15例SPN中多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15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8~51岁,平均27.5岁.5例位于胰头,5例位于胰体,4例位于胰尾,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直径3.0~17.3 cm,平均9.3 cm.14例有完整包膜.CT检查发现15例肿瘤由不同比例实性与囊性成分混合组成,呈不均匀密度的软组织包块影,14例周边有高密度纤维包膜,1例边界不清.随访3月~10年14例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有肝脏转移者术后随访13月未见复发.SPN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突起,常见肿瘤细胞的退变、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裂隙.1例见肝脏内肿瘤组织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5例α-1-抗胰蛋白酶(+),13例波形蛋白(+),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5例嗜铬素A(+),8例孕激素受体(+),4例肌动蛋白(+);雌激素受体、突触素、上皮膜抗原、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岛素均为阴性.结论 SPN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良性临床病程和较高的手术治愈率.SPN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导管、腺泡和内分泌细胞的分化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