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1 | 下载163

目的·探索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MRI)预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在术前1周内完成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essel wall MR imaging,VW-MRI)及DCE-MRI成像,应用颈动脉造影检查判断患者在术后第6个月是否发生再狭窄.评估DCE-MRI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再狭窄患者组Ktrans和vP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P=0.000,P=0.037),Ktrans可独立预测支架内再狭窄(OR=1.43,95%CI 1.17~1.56,P=0.012),最佳阈值为0.09 min-1(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5%).结论·斑块内的炎症活动可能引起支架置入后的内膜过度增生;Ktrans可独立预测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望成为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葛晓乾;李晓;赵辉林;孙贝贝;许建荣;刘晓晟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年 40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1 | 下载:163
作者:
葛晓乾;李晓;赵辉林;孙贝贝;许建荣;刘晓晟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年 40卷 7期
标签: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内再狭窄
目的·探索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MRI)预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在术前1周内完成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essel wall MR imaging,VW-MRI)及DCE-MRI成像,应用颈动脉造影检查判断患者在术后第6个月是否发生再狭窄.评估DCE-MRI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再狭窄患者组Ktrans和vP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P=0.000,P=0.037),Ktrans可独立预测支架内再狭窄(OR=1.43,95%CI 1.17~1.56,P=0.012),最佳阈值为0.09 min-1(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5%).结论·斑块内的炎症活动可能引起支架置入后的内膜过度增生;Ktrans可独立预测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望成为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