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82

目的 探讨窒息法致家兔心搏骤停模型模拟临床心肺复苏前后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及用于复苏后研究的优势.方法 选择清洁级成年家兔15只,采用窒息法建立心搏骤停动物模型,气管夹闭窒息时间为7 min,观察气管夹闭心搏骤停前后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记录心搏骤停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心搏骤停时心电图表现,计算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6h、12h、24 h、48 h存活率.检测心搏骤停复苏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①气管夹闭前平均动脉压(MAP)为116.18±8.89mmHg,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为121.03±16.75 mmHg,15 min后下降并维持在90.92±13.68 mmHg.心搏骤停时心电图表现为室颤2例、电机械分离11例、心跳停搏呈现为直线2例,从自主循环恢复后到30 min,ST段出现由明显抬高到恢复至基线的演变过程.②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00%(15/1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147.60±22.09 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403.33±130.18 s.自主循环恢复后家兔6h、12h、24 h、48 h存活率分别为93.33%(14/15)、73.33%(11/15)、53.33%(8/15)、26.67%(4/15).③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与窒息前相比,动脉血气指标中pH值明显下降(P<0.05),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乳酸(Lac)明显升高(P<0.05).结论 窒息法致家兔心搏骤停模型能基本模拟

作者:张东;李南;李洪祥;王育珊

来源: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3 年 33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82
作者:
张东;李南;李洪祥;王育珊
来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3 年 33卷 3期
标签:
心搏骤停 动物模型 窒息法 心肺复苏 Cardiac arrest Animal model Asphyxia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目的 探讨窒息法致家兔心搏骤停模型模拟临床心肺复苏前后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及用于复苏后研究的优势.方法 选择清洁级成年家兔15只,采用窒息法建立心搏骤停动物模型,气管夹闭窒息时间为7 min,观察气管夹闭心搏骤停前后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记录心搏骤停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心搏骤停时心电图表现,计算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6h、12h、24 h、48 h存活率.检测心搏骤停复苏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①气管夹闭前平均动脉压(MAP)为116.18±8.89mmHg,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为121.03±16.75 mmHg,15 min后下降并维持在90.92±13.68 mmHg.心搏骤停时心电图表现为室颤2例、电机械分离11例、心跳停搏呈现为直线2例,从自主循环恢复后到30 min,ST段出现由明显抬高到恢复至基线的演变过程.②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00%(15/1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147.60±22.09 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403.33±130.18 s.自主循环恢复后家兔6h、12h、24 h、48 h存活率分别为93.33%(14/15)、73.33%(11/15)、53.33%(8/15)、26.67%(4/15).③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与窒息前相比,动脉血气指标中pH值明显下降(P<0.05),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乳酸(Lac)明显升高(P<0.05).结论 窒息法致家兔心搏骤停模型能基本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