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3 | 下载92

目的:为了探讨抗肿瘤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网络药理机制,并且阐明中药方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本文通过收集肿瘤防治相关的中药复方,并从中选取出现频次较高的单味药,使用CNPC和TCMSP数据库进行化学成分的收集,对有效化学成分进行了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利用TCMID及CTD数据库寻找化学成分的作用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Cytoscape构建网络,进行网络机制研究.结果:收集了65个抗肿瘤中药复方,其中出现频次大于10的单味药有4个,分别为甘草、黄芪、人参和黄芩,其已知化学成分分别为172,70,293和92个,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化合物.在化学成分相关基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化学成分—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因通路富集网络以及基因-疾病网络,以揭示中药复方的多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制.此外,应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的基因相关蛋白进行了相互作用分析,包括PTG2、EGFR、PPARG、ESR1、MTOR、AKT1、MAPK1、PPARA和MAPK8.大部分化合物都能作用于多个靶点,主要涉及生物碱、黄酮及其苷、有机酸及二蒽酮等结构类型,代表性的化学成分有水仙苷、芦丁、北豆根碱、黄岑素、汉黄芩甙、异夏佛塔苷、亚叶酸、伪金丝桃素等.结论:本文应用统计学方法、

作者:张宝月;郑一夫;庞晓丛;郑湘锦;王喆;丁虹;杜冠华;刘艾林

来源:世界中医药 2018 年 13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3 | 下载:92
作者:
张宝月;郑一夫;庞晓丛;郑湘锦;王喆;丁虹;杜冠华;刘艾林
来源:
世界中医药 2018 年 13卷 8期
标签:
肿瘤 中药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分子对接 Tum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pharmacology Data mining Molecular docking
目的:为了探讨抗肿瘤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网络药理机制,并且阐明中药方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本文通过收集肿瘤防治相关的中药复方,并从中选取出现频次较高的单味药,使用CNPC和TCMSP数据库进行化学成分的收集,对有效化学成分进行了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利用TCMID及CTD数据库寻找化学成分的作用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Cytoscape构建网络,进行网络机制研究.结果:收集了65个抗肿瘤中药复方,其中出现频次大于10的单味药有4个,分别为甘草、黄芪、人参和黄芩,其已知化学成分分别为172,70,293和92个,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化合物.在化学成分相关基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化学成分—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因通路富集网络以及基因-疾病网络,以揭示中药复方的多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制.此外,应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的基因相关蛋白进行了相互作用分析,包括PTG2、EGFR、PPARG、ESR1、MTOR、AKT1、MAPK1、PPARA和MAPK8.大部分化合物都能作用于多个靶点,主要涉及生物碱、黄酮及其苷、有机酸及二蒽酮等结构类型,代表性的化学成分有水仙苷、芦丁、北豆根碱、黄岑素、汉黄芩甙、异夏佛塔苷、亚叶酸、伪金丝桃素等.结论:本文应用统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