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2 | 下载0

目的 分析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介入治疗PMVSD患儿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1.3~12.0岁.采用AGA公司偏心型Amplatzer VSD和深圳先健公司对称型VSD封堵器,输送鞘直径为6~9 F.所有患者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术后心电监护、检查心电图观察传导阻滞情况.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MVSD患儿64例接受治疗,61例封堵成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11例.其中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双束支传导阻滞,8例单纯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其中6例发生于术后72 h,5例发生手术后第4~7天.均予药物治疗.治疗后2例完全恢复正常,9例出院时仍有RBBB.结论 PMVSD封堵术术后传导阻滞主要发生于介入治疗术后早期,以轻型传导阻滞为主,严重传导阻滞经治疗可恢复至窦性心律.该并发症较传统开胸修补术后发生率少见.

作者:王丹;陈其;项如莲;褚茂平;吴蓉洲;徐强;任跃

来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年 2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2 | 下载:0
作者:
王丹;陈其;项如莲;褚茂平;吴蓉洲;徐强;任跃
来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年 23卷 1期
标签: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传导阻滞
目的 分析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介入治疗PMVSD患儿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1.3~12.0岁.采用AGA公司偏心型Amplatzer VSD和深圳先健公司对称型VSD封堵器,输送鞘直径为6~9 F.所有患者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术后心电监护、检查心电图观察传导阻滞情况.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MVSD患儿64例接受治疗,61例封堵成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11例.其中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双束支传导阻滞,8例单纯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其中6例发生于术后72 h,5例发生手术后第4~7天.均予药物治疗.治疗后2例完全恢复正常,9例出院时仍有RBBB.结论 PMVSD封堵术术后传导阻滞主要发生于介入治疗术后早期,以轻型传导阻滞为主,严重传导阻滞经治疗可恢复至窦性心律.该并发症较传统开胸修补术后发生率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