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1 | 下载122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抗凝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及疾病等情况和抗凝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PVT形成情况,比较不同门静脉血栓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16例并发PVT,发生率18.60%,其中6例经抗凝治疗,10例未抗凝治疗,随访1年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别为3例(50.00%)和3例(30.00%).两组均可自理生存;PVT组与未PVT组PLT、ALB、糖尿病病史和脾脏切除史比例及门静脉主干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增加及门静脉主干增厚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LT计数增加以及门静脉主干增厚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相关抗凝治疗可能不会加大其出血概率,可以适当予以治疗.

作者:刘皎皎;戴玲;薛敬东;李瀚旻

来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年 16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1 | 下载:122
作者:
刘皎皎;戴玲;薛敬东;李瀚旻
来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年 16卷 4期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抗凝效果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抗凝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及疾病等情况和抗凝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PVT形成情况,比较不同门静脉血栓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16例并发PVT,发生率18.60%,其中6例经抗凝治疗,10例未抗凝治疗,随访1年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别为3例(50.00%)和3例(30.00%).两组均可自理生存;PVT组与未PVT组PLT、ALB、糖尿病病史和脾脏切除史比例及门静脉主干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增加及门静脉主干增厚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LT计数增加以及门静脉主干增厚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相关抗凝治疗可能不会加大其出血概率,可以适当予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