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3 | 下载129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因子Ⅺ促凝活性(FXI:C)及凝血因子Ⅺ抗原含量(FXI:Ag)等指标以明确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FXI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用PyMOL Viewer1.5.x软件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FXI蛋白模型,比对分析寻找突变前后空间构象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结果:先证者和其弟弟APTT、FXI:C、FXI:Ag均明显异常,分别为78.4 s、2.0

作者:叶佳佳;杨丽红;郝秀萍;陈必成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年 47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3 | 下载:129
作者:
叶佳佳;杨丽红;郝秀萍;陈必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年 47卷 5期
标签:
遗传性凝血因子XI缺陷症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hereditary coagulation factor XI deficienc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mutation model analysis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因子Ⅺ促凝活性(FXI:C)及凝血因子Ⅺ抗原含量(FXI:Ag)等指标以明确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FXI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用PyMOL Viewer1.5.x软件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FXI蛋白模型,比对分析寻找突变前后空间构象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结果:先证者和其弟弟APTT、FXI:C、FXI:Ag均明显异常,分别为78.4 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