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0 | 下载76

目的:应用脑状态监测仪评价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达到控制镇静剂的使用,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指导护理配合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急诊ICU病房危重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连接脑状态监测仪评价镇静效果,对照组应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深度,两组分别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丙泊酚用量,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不良事件和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操作前后PO2差值为(10.954±1.598)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8.289±1.184)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5)。观察组镇静总药量(9.58±2.472)ml,给药次数为(2.05±0.705)次,均少于对照组(12.55±3.096)ml,(2.55±0.56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5.750,-4.229;P<0.05)。观察组操作准备时间为(57.45±4.282) min,长于对照组(12.45±3.697) min,但用于评估镇静状态、给药的时间为(22.45±4.03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34.45±7.26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5.177,62.320;P<0.05)。结论将脑状态监测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监测,不仅可以量化监测深度,减少镇静药

作者:彭粤铭;李亚洁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年 48卷 3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0 | 下载:76
作者:
彭粤铭;李亚洁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年 48卷 34期
标签:
脑状态指数 纤维支气管镜 镇静 护理 Cerebral state index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Sedation Nursing
目的:应用脑状态监测仪评价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达到控制镇静剂的使用,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指导护理配合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急诊ICU病房危重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连接脑状态监测仪评价镇静效果,对照组应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深度,两组分别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丙泊酚用量,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不良事件和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操作前后PO2差值为(10.954±1.598)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8.289±1.184)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5)。观察组镇静总药量(9.58±2.472)ml,给药次数为(2.05±0.705)次,均少于对照组(12.55±3.096)ml,(2.55±0.56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5.750,-4.229;P<0.05)。观察组操作准备时间为(57.45±4.282) min,长于对照组(12.45±3.697) min,但用于评估镇静状态、给药的时间为(22.45±4.03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34.45±7.26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5.177,62.320;P<0.05)。结论将脑状态监测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监测,不仅可以量化监测深度,减少镇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