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8 | 下载9

背景:肿瘤多药耐药的出现,增加了肿瘤治疗的难度.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临床效果可能更有效.目的:观察中药新剂型微乳丹参酮对人白血病细胞株及其阿霉素耐药株的多药耐药性逆转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及其阿霉素耐药株,由中科院天津血研所提供.丹参酮、微乳丹参酮,由吉林大学药学院制剂室提供.阿霉素(辉瑞法玛西亚药业),P糖蛋白-PE荧光抗体、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FITC荧光抗体(Immunotech公司),二甲基亚砜(北京化工厂),噻唑蓝(华美生物).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1在吉林大学附属一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将人红白血病敏感细胞株与含100g/L小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和链霉素的RMPI1640培养液中,在37℃,饱和湿度及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细胞培养箱内传代;阿霉素耐药株连续培养于阿霉素上述培养液中,培养条件相同.②将中药制剂微乳丹参酮作为逆转剂,丹参酮和微乳体系作为对照,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和阿霉素耐药株.③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微乳丹参酮,丹参酮及微乳的细胞毒性及抗药性逆转倍数.④分别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株中加入10,20,40,60mg/L的阿霉素,采用荧光分光

作者:刘长剑;刘建国;于铁成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6 年 10卷 2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8 | 下载:9
作者:
刘长剑;刘建国;于铁成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年 10卷 27期
标签:
丹参酮 抗药性,多药 肿瘤
背景:肿瘤多药耐药的出现,增加了肿瘤治疗的难度.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临床效果可能更有效.目的:观察中药新剂型微乳丹参酮对人白血病细胞株及其阿霉素耐药株的多药耐药性逆转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及其阿霉素耐药株,由中科院天津血研所提供.丹参酮、微乳丹参酮,由吉林大学药学院制剂室提供.阿霉素(辉瑞法玛西亚药业),P糖蛋白-PE荧光抗体、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FITC荧光抗体(Immunotech公司),二甲基亚砜(北京化工厂),噻唑蓝(华美生物).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1在吉林大学附属一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将人红白血病敏感细胞株与含100g/L小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和链霉素的RMPI1640培养液中,在37℃,饱和湿度及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细胞培养箱内传代;阿霉素耐药株连续培养于阿霉素上述培养液中,培养条件相同.②将中药制剂微乳丹参酮作为逆转剂,丹参酮和微乳体系作为对照,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和阿霉素耐药株.③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微乳丹参酮,丹参酮及微乳的细胞毒性及抗药性逆转倍数.④分别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株中加入10,20,40,60mg/L的阿霉素,采用荧光分光